為延續眷村的「生活」場域脈絡,臺中市政府辦理「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聚落」(以下簡稱本園區) ,期透過藝術聚落營運,搭建國內藝術家之藝術文化交流平臺與場域,藉此扶植臺中與全國藝術文化之人才,因地發展、延續、開展,與獨有「藝術後勤場域」交相影響、對話,激盪出不同層次的歷史與空間記憶。
進駐時程:自109年5月15日起至109年11月15日止。
進駐空間:本園區42戶區西側房舍49號、51號、53號、55號、58號。
【109年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聚落】進駐藝術家
58號 尹子潔老師
尹子潔,2016年駐村於中壢馬祖新村,2019年參與眷村文化節;對台灣歷史、文化及教育有深刻感觸及想法,對於文化延續、推廣希望能盡一分心,期許對台灣藝術、文化領域有些許貢獻。畢業後試圖將所學之藝術觀念實踐於現實生活中,延續關係美學、藝術介入社會的脈絡,將視覺形式作為媒介,使場域、藝術家與觀者產生聯繫。
電子信箱:Cheerfu1224@gmail.com
個人作品網站 https://yinzijie.wordpress.com/
55號 弦外織音藝術工作室↙賈瑪莉老師
賈瑪莉 Mary Chia
纖維創作藝術家/弦外織音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
By Mary品牌 創辦人
台灣工藝發展協會 會員
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會員
創作理念/品牌概念:
自小在清水眷村軍人世家長大,從家庭主婦、音樂老師、空軍基地裝備員、到展覽解說員,沒想到人生的機緣會把我帶往纖維藝術的美麗方向,一頭栽進經緯線的創作世界,越創作越有靈感,超越自己也渴望讓人群看見,邁向國際勇敢參賽,找到自我的定位。從事纖維藝術創作多年,在地的情感加上自然植物純淨力量,是我創立 By Mary品牌的初衷,將飽含溫潤連結的一針一線,灌注到作品的每個細節裡,分享織染一片天。
連絡電話及電子信箱:0958159915/artmary1221@hotmail.com
53號 呂玫慧老師
從繪畫至複合媒材間的游移過程中,以不同角度進行物件本質的多重檢視與再詮釋,使其脫離原先定義,並重新建構生命經驗與物件之間的相互關係,將蒐集、搜查做為一種方法學,透過創作行為建立地域流動中的情感建構,以個人意識的創造,形塑對於生長環境的抽象情感,學習探討著自己與生活環境間的關聯性之外,同時也揭示我對於生命價值的實踐。
電子信箱:meihei34024@gmail.com
51號 邱煦湄老師
出生並工作於桃園,作品靈感多源自於個人經驗與想像,喜愛通過不同媒材的特殊性發展出觀眾進入作品氛圍的語境。曾於台南藝術大學應用所接受纖維藝術的訓練,作品中經常以織物、天然染色,以及編結技藝作為場域裝置、織物社區合作等藝術表現。
電子信箱:ivy_3232@hotmial.com
49號 吃蝦剝殼↙
吃蝦剝殼是由師徒兩人組成的團體,在師父敦敦教導都市beat-box傳說金句的與時,徒兒發揮了那驚人的"舉一反三"能力,創造出上列句子,也開創了師徒兩人的緣分情誼。有人說創作是療癒自己;也有人說創作只是梳理自己的思緒,根本沒辦法療癒任何人。但兩者不變的是都得直視自己的感受。吃蝦剝殼認為創作如同剝蝦子殼般,想吃蝦子需剝掉層層的外殼,弄得滿手腥味,最終品嚐其中滋味。
莊孟蓁老師 0972355773
楊凱婷老師 chris92018@gmail.com
【109年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聚落】進駐藝術家 9月份開放日(每月更新)
58號 尹子潔老師 9/3-6、9/13-19 (平日14:00-17:00/假日12:00-17:00)
55號 弦外織音藝術工作室↙賈瑪莉老師 每週五六日 9:30-17:30
53號 呂玫慧老師 9/3-6、9/10-13 (平假日13:00-17:00)
51號 邱煦湄老師 9/12-13、9/23-27日 (平假日12:00-17:00)
49號 吃蝦剝殼 每週六日 14:30-17:30